志業
為了拓展國民的心靈視野,活化思辯體驗的空間,培養實踐崇高理想的能力,林義雄、方素敏夫婦於1991年3月,邀集至親好友成立「慈林基金會」。期盼以此匯聚眾多心力,為台灣民族的生機與遠景,提供一份渺小但意義長存的奉獻。

慈林基金會相信:「人心的善惡決定了人間的歡樂或悲苦,社會的祥和或紛擾。救苦渡厄不是菩薩的責任,人間樂園也不是上天的恩賜。而是人類就自身心靈不斷地錘鍊和提升的事工。求真求善求美的文化和教育是從事這項事工的主要媒介。」

基於以上的信念,基金會於1994年完成「慈林文教中心」的興建,推展各項型塑民族高貴心靈的文教事工。

為開拓國民的心靈與視野,充實國民生活內涵,基金會成立「慈林學苑」,提供進修場所,營造研修機會,期能建立終身學習的社會,使國民的智慧與智能不斷成長。

「慈林學苑」已辦理或正在辦理的文教活動有慈林青年營、青年領導營、社會發展研修班、政治家研修班、認識台灣文化營、國際青年台灣文化營、兒童音樂夏令營、人間智慧研修班、書鄉之旅、蘭陽知性之旅、合唱團、讀書會、語言班、慈林之夜音樂會等。

同時也設置「台灣社會運動史料中心」,有系統地收集和保存台灣的社運團體與社會運動的資料,扮演台灣社運變遷的紀錄者、保存者及整理者的角色,成為台灣研究社會運動的專門圖書館。「台灣民主運動館」展示台灣民主運動史為主軸,並收藏百年來台灣民主運動之珍貴史料,記錄民主發展的歷史軌跡,規劃民主教育課程,出版相關著作,俾使一般國民及學生能藉由參訪體會、討論激盪,從中獲得啟發、鼓舞或警惕,進而堅定民主信仰並努力實踐。

以及為紀念在1980年2月28日,所發生的『林宅血案』受難者林游阿妹和和亮均、亭均小妹妹,將林家故居整建的「慈林紀念館」。這裡是林游女士二十歲時與林同先生結婚,三十一歲守寡、獨力撫養一子三女長大成人的地方。於整建時除秉持『原址、原貌』的保存原則外、並重塑信義路舊宅的入口記憶,使本館融合三個不同時代的建築空間背景,呈現三合一的歷史空間。館中陳列輓聯、哀悼詩文及部份遺物。
「慈林紀念館」因具歷史意義與其年代久遠的閩南式建築風格,2002年已由宜蘭縣政府列為歷史建築
成立
「在喜馬拉雅山下,有一大片竹林,竹林中住了許多飛鳥走獸。有一天刮起了大風,竹和竹因為強烈的摩擦而起火。火隨風勢越燒越大。林中的飛鳥走獸有一部份跑開了,大部份跑不出去而留在那裡痛苦哀叫。這時候有一隻鸚哥鳥已經飛上了天空,脫出了火海,本來可以高飛而去。但是他依戀那生長的竹林,感謝竹林給了他住處的恩德,同時慈悲心生,不忍看著同胞受著苦難,於是他飛入附近的池塘,把翅膀浸入水中,然後飛上天空把水滴灑在烈火上,他不斷的飛來飛去做著這種看來不會有效果的事。

這鸚哥慈悲的心和獻身的精神感動了天神。所以神從天而降,來到鸚哥的面前對他說:「你的心雖然值得稱讚,但是這麼大的火,怎麼能用你的翅膀所取的水滴來熄滅呢?」鸚哥回答說:「用感謝和慈悲心所做的事,一定會成功的。」
 
 

這個故事的結束,是說天神受了感動,用神力把大火熄滅了,不過我想那時候如果有十萬隻百萬隻的鸚哥同時做這種事,也許就不需要天神的幫助而能撲滅大火。」

(摘錄自1991年3月31日慈林基金會成立典禮,林義雄先生獻詞)

慈林基金會就是要用感謝和慈悲的心來做事,希望鼓舞和我們一樣愛護台灣的親友同胞,共同投注心力來維護原本自然美麗的鄉土,恢復原本純樸誠厚的台灣人心,也許當我們聚集了千百萬人來共同做這工作時,就真能感動天神來協助我們把台灣創建成一個「人間樂園」。
獻詞
慈,就是給予眾生幸福和快樂,例如慈心、慈悲、慈愛。
林,就是聚集眾多的人或物的地方,例如竹林、碑林、君子之林。
慈林,就是聚集一大群有慈心的人,來發揚慈悲喜捨精神的所在。

一個偉大民族的歷史,是由無數眾多渺小的成員所創造。
他們看來似乎渺小,但是往往可以不計回報地奉獻。他們的耕耘即使不在現世開花,可是卻經常為後代留下豐碩的果實。
一個民族的生命,就因為有這些渺小成員的奉獻和耕耘,而永續地發展。

我們相信:一個生機盎然、遠景壯麗的民族,必然是這些渺小成員緊密結合、血肉相連的結晶,要塑造這樣的結晶,他的成員必須擁有充滿慈悲、希望和愛的高貴心靈。
我們也認為:民族成員高貴心靈的培養,不是一代人、二代人能完成的工作,而是千百年不斷地煎熬、錘煉和提昇的偉大事業。
許多可敬的台灣先人曾經為了這項偉大而艱鉅的事業,做了無私的奉獻。他們不以個人一生來看成敗,不以世俗眼光來看得失,默默不倦地從事提昇民族心靈的事工。我們希望追隨這些先人的精神和腳步,為型塑民族的高貴心靈,提供一份渺小但意義長存的奉獻。

奉獻雖然渺小,可是卻必須匯集眾多的心力才能完成。我們以「慈林」為名,真誠地盼望具有良知的台灣人民加入她的行列。
影片介紹